总胆汁酸测定试剂盒主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总胆汁酸(TBA)浓度,其应用范围广泛覆盖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及科研领域,具体如下:
一、临床诊断与疾病监测
肝脏疾病诊断
总胆汁酸(TBA)是肝脏合成、分泌及代谢的关键指标,其水平变化可直接反映肝细胞功能。
应用场景:
急慢性肝炎:TBA水平显著升高,早于转氨酶变化,是早期肝损伤的敏感指标。
肝硬化:随着肝纤维化加重,TBA持续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原发性肝癌:肿瘤细胞干扰胆汁酸代谢,导致TBA异常,辅助肿瘤诊断及预后评估。
酒精性肝病:长期饮酒者TBA水平升高,反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损伤。
胆道系统疾病监测
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癌)时,胆汁排泄受阻,TBA逆流入血,水平显著升高。
应用价值:通过动态监测TBA变化,可评估胆道梗阻程度及治疗效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筛查
孕妇TBA水平升高是ICP的核心特征,可能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等并发症。
临床意义:定期检测TBA可早期发现ICP,及时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二、适用科室与检测场景
感染科
用于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的肝损伤评估及疗效监测。
妇产科
妊娠期ICP筛查,通过TBA检测预防胎儿不良结局。
体检科
常规体检中TBA检测,辅助发现无症状肝损伤(如脂肪肝、药物性肝病)。
肝胆外科
术前评估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术后监测TBA恢复情况。
儿科
儿童肝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代谢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追踪。
消化内科
慢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长期管理。
肿瘤科
肝癌患者治疗反应评估及预后预测。
三、技术特点与优势
高灵敏度与准确性
采用酶循环法(EC法)或钒酸盐氧化法,通过多次酶促反应放大信号,可检测低至5μmol/L的TBA浓度。
线性范围宽(5-200μmol/L),满足临床及科研需求。
抗干扰能力强
在胆红素、血红蛋白等干扰物质存在时,仍能保持检测稳定性,结果可靠。
操作便捷
液体双试剂设计,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如迈瑞、日立、东芝等型号),实现高通量检测。
试剂开瓶稳定性达30天,减少浪费。
结果解读标准化
正常参考范围≤10μmol/L,超标提示肝胆系统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诊断。
四、科研应用
肝病机制研究
通过TBA水平变化,探究肝细胞损伤、胆汁酸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
药物疗效评价
评估保肝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对TBA的调节作用,优化治疗方案。
疾病标志物开发
结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如ALT、AST、GGT),构建肝病诊断模型,提高早期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