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因子测定试剂盒在制作过程中,需关注试剂配制、稳定性控制、操作规范及安全防护四大核心环节,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试剂配制与稳定性控制
缓冲液制备
需精确控制pH值(如CHES-TAPSO-MES缓冲液pH6.86或7.25),使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节时需逐滴加入,避免pH波动影响试剂活性。
缓冲液成分(如LiCl、CaCl₂、NaCl)需按比例溶解,搅拌至完全透明后定容,防止结晶析出。
抗体与胶乳颗粒处理
兔抗人B因子多克隆抗体包被胶乳颗粒时,需严格控制温度(如25℃振荡4小时)和抗体浓度(60-100mg),避免包被不均导致灵敏度下降。
增敏剂(含PEG6000/10000)需分步溶解(25℃→45℃→37℃),确保聚乙二醇完全分散,防止团聚影响反应效率。
防腐与抗干扰设计
防腐剂(如叠氮钠)需按0.02%-0.05%浓度添加,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同时避免抑制酶活性。
抗干扰剂(含BSA、阻断剂)需在40℃搅拌溶解,去除血清中类因子、补体等内源性干扰,提升检测特异性。
二、操作规范与误差控制
加样精度管理
使用多道移液器加样,误差范围需控制在±1%以内,避免因加样量偏差导致标准曲线失真。
封板膜仅限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污染;洗涤液需按1:50比例稀释,洗板次数严格控制在3-5次,避免残留影响显色。
温育条件优化
酶标板温育需采用水浴或湿盒,保持37℃恒温,减少边缘效应(96孔板周边孔与中心孔温差≤0.5℃)。
显色反应时间需精确至分钟(如TMB底物避光反应15分钟),超时会导致OD值虚高。
标准曲线绘制
标准品需现用现配,稀释梯度(如12.5ng/mL→400ng/mL)需覆盖检测范围,复孔OD值变异系数(CV)应≤5%。
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²)需≥0.99,确保定量准确性。
三、安全防护与废弃物处理
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防割手套、实验服,防止试剂溅入眼睛或接触皮肤。
终止液(含2M H₂SO₄)和底物B(含TMB)具有腐蚀性,接触后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生物安全要求
所有样本、洗涤液和废弃物需按传染物处理,高压灭菌(121℃, 30分钟)后丢弃。
含NaN₃的样本禁止检测,因NaN₃会抑制HRP酶活性,导致假阴性结果。
储存条件管理
试剂盒需避光保存于2-8℃,开封后板条需密封保存,48小时内使用完毕。
长期保存需分装至-70℃,避免反复冻融(≤3次),防止蛋白变性。